“206箱,又破纪录了!”看着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卷包车间76号机组控制屏上跳动的数字,现场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谁能想到,这台国产卷包设备化身“产量黑马”,从安装调试到投入生产,仅用了22天时间。
调试设备(资料图)。杨千熠 摄
以往新设备安装遵循“厂家主导安装调试,工厂后续校对”的传统模式,较长的安装周期与使用磨合期,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更制约着设备使用效率。
想要不同于以往的进口设备调试,76号机组只能蹚出一条新路。从设备进场落地的精准定位划线,到复杂的设备组装、电气线路接线,卷包车间项目团队全程参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主动作为”的管理思维,让调试周期从常规的40天压缩至22天。
调试设备(资料图)。杨千熠 摄
除此之外,“传帮带”机制在这场攻坚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问题—分析—解决—总结”的闭环学习机制高效运转,每一个技术难点都成为宝贵的教学案例。“1名专家+ 3名骨干+ N名新人”的梯队模式,让青年员工在实战中迅速成长,从最初递工具的“小跟班”,蜕变成为能独立排障的“技术哨兵”。
此外,得益于与厂家建立的“早期协同”工作机制,设备参数设置从源头贴合车间实际工艺需求,有效降低了质量事故风险,为高品质生产筑牢根基。(完)(王思琪 杨千熠)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