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力量·我说一家亲”故事分享会在昆明举办——
游云南 “泰”惊喜
参访人员合影。
今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6日上午,阳光洒向春城盛开的蓝花楹,一场特别的故事分享会现场,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当天,前来云南参访的泰国东北部青少年交流团与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的记者编辑、泰国籍传播官以及旅游博主,围绕“读和行”,书中的世界与脚步丈量的旅程,展开了对话交流。
“老师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让我爱上中文,但真正走进中国,才发现书本与实际生活的差异。此次中国之行让我对‘中泰一家亲’有了更深理解,希望有机会到中国其他城市走走看看。”热爱中国诗词的泰国乌汶第二华侨学校学生刘乐童,参加过多次中文朗诵比赛,对中国的“水”情有独钟。这次来到云南,她领略了碧波荡漾的洱海,更对课本中描写的“泉城”济南充满了向往。
泰国那空帕农大学大三学生彭源湖以流利的中文,充满感情地描绘了云南之美:“大理的三道茶让我品出人生百味,白族扎染让我惊叹传统技艺的智慧。”他也提到中国高铁的便捷和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认为便利的条件不仅会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游客前来发现美,更将架起更多民心相通桥。
云南非遗给泰国沙功那空皇家大学学生赵艺馨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云南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泰中两国虽然文化不同,但我们都在努力守护自己的文化。非遗不仅是长辈的事,更关乎年轻人。”她说,这个发现让自己有共鸣,也感到温暖,年轻人可以通过短视频、文创产品让泰国木雕、泰拳等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就像云南将扎染推向世界,我们也能用现代方式守护文化根脉。”
“在云南,有过不完的节。泼水节让我仿佛回到泰国考山路,火把节、长街宴则让我感受到多民族共生的魅力。”多元的文化、永远待发现的惊喜,是泰国籍海外传播官陈慕筠来到云南一待就是15年的原因。她动情地说,通过参与中老铁路报道、走入云南民众家中“串门”,她感受到云南的发展活力与泰国乃至周边国家民众生活紧密相连,自己也非常自豪能在这一连接的过程中贡献了一份力量。
“希望泰中友谊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希望以后从事翻译或者文字工作,把云南的风景介绍给更多泰国人”“希望我们永远是好朋友”……分享会尾声,现场发放的《湄公河》杂志明信片上写满了参与者的祝福。泰国孔敬公立华侨学校中文校长杨晓华说,泰中两国青少年对彼此文化充满了好奇。大家也带着这份好奇和向往,期待着下次充满惊喜的再会。(记者 韩成圆 张敏 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