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05 09:13:12
来源:德宏师范学院

破茧:一所边疆高校的“本科梦”与“奋斗路”

字体:

  9月2日,阳光洒在崭新的“德宏师范学院”校牌上,参加活动的84岁退休老教授马富润站在人群中,望着那熠熠生辉的新校牌,眼眶湿润。“盼了几十年,终于盼到了!”他喃喃自语,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年学校办学初期的艰苦岁月。

  近日,这所承载着边疆各族人民高等教育梦想的学府正式以本科院校的崭新面貌扬帆起航。就在7个月前,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设立德宏师范学院,结束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没有公办本科院校的历史。这一历史性跨越的背后,是一段充满艰辛与荣光的“破茧”历程。

  从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到本科院校,德宏师范学院的“升本”之路,是几代“德师人”在边疆土地上艰苦创业、矢志不渝的奋斗缩影,更是国家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扎根边疆:七十载初心不改育桃李

  德宏师范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55年创办的潞西师范学校。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历经多次合并重组,逐步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2006年,学校成功改制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现了从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的转型,办学层次迈上新台阶。

  “每一次合并重组,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壮大和提升,更是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一位经历了学校多次改革的老教师陈巧英回忆道。

  七十年来,学校始终坚守“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辐射周边国家”的办学定位,累计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骨干教师和应用型人才,为德宏乃至云南的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德宏州每一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都有我们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学生处负责人王西涛自豪地说。

  升本之路:数十年夙愿 六次叩门终圆梦

  德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明宏表示:“升格为本科院校,是我们几代‘德师’人的梦想,也是服务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升本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承载着提升边疆高等教育水平、服务国家战略的重任。”

  2011年起,学校先后经历了6次升本考察评审。每一次评审,都是一次对标本科办学标准的全面“体检”和“强身健体”。“我们深知,地处边疆,条件相对落后,要达到本科办学标准,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杨明宏说。

  升本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云南省教育厅将学校升本工作连续列入云南省高校设置规划,并在资金、政策、干部队伍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2021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德宏州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支持学校升本工作,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00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建设。德宏州委、州政府更是在十年前就将学校按本科标准进行建设,先后投入8.3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我们的升本之路会更加艰难。”学校升本办负责人张成忠说道。

  2024年7月,第八届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内涵建设给予了肯定。2025年2月21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德宏师范学院。数十年夙愿终偿,边疆教育翻开新篇。

  攻坚克难:“奋斗精神”铸就内涵之基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一直是资金短缺。”谈及升本过程中的挑战,多位学校中层干部发出感慨。升格本科,对校舍面积、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师资结构等都有硬性指标要求,每一项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面对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德师人”没有“等靠要”,而是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勒紧裤腰带也要优先保障内涵建设。

  “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内部挖潜,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财务处负责人李学介绍。通过持续投入,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占地面积近千亩,总建筑面积超3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逾百万册,实验实训条件显著提升。

  比硬件改善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的提升。学校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结构。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接近半数。“我们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是我们升本成功的底气所在。”人事处负责人马伽洛伦说。同时,学校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拥有多个省州级科研平台,为升本奠定了坚实的内涵基础。

  破茧成蝶:服务边疆 建设“国门大学”新征程

  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德宏师范学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首批设置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英语、美术学、财务管理、农学6个本科专业,精准对接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

  “升本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杨明宏表示,“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区域一流的应用型‘国门大学’。”

  学校明确了“三服务三助力”的办学特色,即服务边疆边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边疆边境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强边固防;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沿边开发开放,助力对外合作交流。这一战略定位,既是对学校历史传统的赓续,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擘画。

  回望过去,学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创新、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已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显著成就。鲜食玉米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让鲜食玉米成为边疆群众的“致富果”,胡蜂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带动数万农户增收,傣族剪纸等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与周边国家教育文化交流日益深化。

  “展望未来,承载着边疆各族人民的期盼,德宏师范学院将继续扎根边疆、服务边疆,高标准建设优质国门大学与本科学院。为此,9月9日,学校将举办‘德宏师范学院服务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听取省内外本科高校领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凝心聚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杨明宏说。(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